后臺私信跳出一條未讀消息,署名是那個女孩。
【林老師,今天您講的血糖控制特別有用!我媽聽完還夸我選得好~】
我剛點完“已讀”,又刷到一條新朋友圈:
夏沅發(fā)的。
一張是被丟在垃圾桶邊的營養(yǎng)便當(dāng),盒蓋半開,豆?jié){撒了滿地;
另一張是她在商場肯德基的自拍,桌上擺著全家桶、蛋撻、雪頂可樂。
文案是:【炸雞可樂不健康,但我自己選的,真香~】
我盯著那張照片看了兩秒,認出了那便當(dāng)配方。
是我曾在營養(yǎng)講義里,專門寫下過“適合情緒焦慮型考生”的定制搭配。
她是故意的。
她想用這種方式告訴我:我不稀罕你所謂的好。
我沒有回應(yīng)。
只是低頭把新一周的課程表發(fā)給了行政老師,并備注:
【預(yù)計直播間人流突破十萬,請加快宣傳安排?!?/p>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睡得極沉。
沒有夢,也沒有夜醒。
這就是我現(xiàn)在的生活。
安靜、有序、干凈。
我已經(jīng)不是她的媽媽。
而她,還是沒能真正長大。
4
周三下午,我受邀去三中做一場線下公益講座。
主題是《高強度備考期的飲食與情緒管理》。
對象是學(xué)生和家長開放聽講,和我之前的課程無異。
講到一半,我在人群后排掃了一眼。
她來了。
穿著校服,帽子壓得低低的,背著書包站在門口,一副隨時準備逃跑的樣子。
我沒有打招呼,也沒有刻意看她,只把后半節(jié)內(nèi)容照例講完。
講座結(jié)束,我剛收拾好講義準備離場,她忽然快步走了上來,攔在我面前。
“你又來干什么?”
她的聲音不高,卻足夠清晰地穿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