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知春停頓了一下,問了一個關鍵:“你現(xiàn)在那份全職工作,還在做?”“是的。
”黃轉青應道,預感到了孟導的思路。
“建議你考慮結束它。
”孟知春帶著領導者的務實,“我不是在替你決定,是分析現(xiàn)狀。
你的時間精力是核心資源。
那份工作,除了維持基本收入,只會持續(xù)消耗你的創(chuàng)作熱情和專注力。
”“現(xiàn)在你有植物園這個重量級項目,加上我們劇團持續(xù)的工作,收入是足以支撐過渡的。
如果你需要更穩(wěn)定的保障,”她提出一個方案,“我們可以簽訂一份更長期的框架協(xié)議,這樣你能騰出更多有效時間。
時間,對創(chuàng)作者而言,是無可替代的資本。
”黃轉青能感受到孟知春的真誠和支持,但這種支持讓她感到了壓力,讓她本能退縮。
她一退縮,就會主動去分心。
此刻她分心舔著口腔黏膜。
“孟導,我真的特別感激您為我考慮這么多,但是這樣的特殊安排,我覺得或許應該留給更迫切需要機會的人、更可憐的人?我現(xiàn)在還能應付。
”孟知春沒有反駁,過了一會兒后再開口:“青青,機會的分配,從來不是基于誰更可憐。
機會,只屬于能抓住它,并且內心有不甘心做驅動的人。
不甘心才華被瑣碎消磨,不甘心夢想停留在想的階段,不甘心無法到達自己本可以觸及的高度。
”孟知春拋出關鍵一問:“你甘心嗎?”機會本質也是價值交換而非慈善施舍。
世界不會因為一個人可憐就自動奉上機遇。
機會是流向那些能證明自己值得、有能力承接它、并能為創(chuàng)造機會的人或系統(tǒng)帶來價值的地方。
它是無聲的競標,籌碼是能力、行動力和不滅的野心。
孟知春問的是“你甘心嗎?”,但顯然不只是問甘心,是追問“你愿意為不甘心支付代價嗎?”。
真正的戰(zhàn)場不在外部機會分配,而在你是否愿意親手拆掉自己的安全屋。
這是投名狀,宣告你要求入場券。
為此,愿意付出與之相配的努力,以及代價。
“不甘心。
我非常不甘心。
”電話那頭傳來孟知春的輕嘆:“這就對了。
簽約的具體形式,等你忙完植物園項目前期,我們再詳談。
但那份分散你核心精力的工作,”她再次強調,“認真考慮結束它。
專注,是抵達目標的唯一路徑。
”又交代了幾句項目節(jié)點,通話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