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懷玉和何翠蓮還好,她們出生于鬧市,見識過城市的繁華。
其余人就是劉姥姥進大觀園,頭一次見到了這般熱鬧的大都市,只覺兩只眼睛都不夠用了。
來到一個新的地方,大家的心情都變得興奮了起來。
一家人緊挨著,跟隨著沐小草的腳步往外移動著。
從站口出來,映入眼簾的是一副陌生的場景。
這種逼真純樸的生活景象,讓沐小草癡癡地看著人來人往的人群。
只見車站東側(cè)靠著一輛白底紅邊的電動公交車,不遠處的一輛停在路中間,售票員還拿著一個桿子在挑掉下來的電弓。
上車的人推推搡搡,前后兩個售票員站在門口處說著什么,還不停收錢,撕票。
幾輛福特,華沙二十停在路邊,等候著自己的專屬客人。
普通人可坐不起這樣的車,他們服務(wù)的對象基本都是國家機關(guān)工作人員以及外賓,坐車要提前打電話預(yù)約,或是在車站就座。
凡是看見黃頭發(fā)藍眼睛的外賓,司機會主動迎上前,搖下車窗與外賓打招呼。
因為一般外賓付錢用的都是外匯卷。
外匯卷是由銀行直接發(fā)行的,有七九版的和八八版的。
外匯卷屬于法定貨幣,等值于當時的華幣,但外匯卷的最大面額是一百,而華幣是十塊。
現(xiàn)在的外匯卷只限在華國內(nèi)使用,是為了便于境外人士來華投資或購物才發(fā)行了外匯卷。
外匯卷不能自由交換,且這時的商品很是匱乏。
像友誼商場等一些涉外商場,外國人投資修建的飯店酒店等,沒有外匯卷就買不了里面市面上沒有的貨品和沒有資格住進那里或是去哪里吃飯的。
而普通居民是得不到外匯卷的,只有一些特定人士才可以兌換外匯卷。
在某些特定的地方,你就是背著一麻袋華幣過去也不好使。
這就使得,大都市里的外匯卷越來越吃香,民眾越來越追捧。
所以路邊的那些出租車,要嘛就是提前打電話預(yù)定好的,要嘛就是專為外國人服務(w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