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幾個坐在門口擇菜、嘮嗑的老太太,便笑呵呵地湊過去,遞上從都城帶來的好煙絲,聊起了家常。
“老嫂子,跟您打聽個人,咱廠食堂的蘇扶搖,您熟不?”
一提蘇扶搖,老太太們的話匣子立刻打開了。
“哎喲,你說扶搖那丫頭啊?熟!咋不熟!”
“那孩子,沒得挑!手藝是這個!”
她豎起大拇指,“心眼兒更好!家里有個癱在床上的爹,一個老太太,還有個半大弟弟,除了她媽,剩下家里全靠她撐著呢!”
“對鄰居也客氣,見天兒笑模笑樣的。”
“可不嘛!”另一個張姨接過話頭,“小小年紀(jì),不容易?。 ?/p>
“聽說她那個妹妹蘇月……”有人想提蘇月的糟心事,立刻被旁邊人捅了一下胳膊肘,使了個眼色。
那人趕緊改口,“……嗨,不提那個!反正扶搖這孩子,是頂頂好的!”
“誰家娶了這樣的媳婦,那是燒高香嘍!”
眾人七嘴八舌,全是夸贊。
老爺子在一旁聽著,臉上不動聲色,心里那最后一點懸著的石頭,徹底落了地。
這些街坊鄰居的話,比什么調(diào)查都實在。
一個能在艱難處境下把家撐起來、對長輩孝順、對鄰里和睦、靠真本事吃飯、還贏得這么多人交口稱贊的姑娘,品性能差到哪里去?
他沈家要的,不就是這樣的媳婦嗎?
老爺子心里有數(shù)了。
其實也不算是他草率,而是老爺子那個年代過來,結(jié)婚之前夫妻倆都未必見一面。
如今能打聽打聽,已經(jīng)是極好了。
既然街坊鄰居稱贊,老友不容人說壞話……這丫頭平時處事,夠意思了。
不過蘇扶搖住著的紡織廠那邊家屬樓,還得逛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