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男人誰能拒絕這對姐妹花的邀請,馬丁說道:“我這就過去?!?/p>
他把托馬斯扔在世紀城,趕去麗思卡爾頓大酒店。
頂樓的長期包房里,馬丁見到了亞歷珊德拉和凱瑟琳。
這兩天他讓尼克爾森的表演折騰的神經衰弱,正好可以通過洗面奶來振奮一下精神。
短短一夜時間,馬丁就從疲勞中恢復,暫時將萊昂納多和尼克爾森扔到一邊,與露易絲一起面試斯科特-弗蘭克。
這位編劇出身的導演入行超過20年,陸續(xù)做過演員、編劇、導演和制片人,除了好萊塢的本職工作,還是一位業(yè)余的國際象棋選手,三次在全美的非職業(yè)比賽中,進入到八強。
面試除了談及《女王的棋局》的創(chuàng)作理念,馬丁還讓聘請的國際象棋大師與斯科特-弗蘭克下了一局。
事實證明,斯科特-弗蘭克國際象棋水準不俗,幾乎能達到專業(yè)級。
而他也非常熟悉《女王的棋局》這部小說,八九十年代就深入了解過小說的原型人物。
雖然小說女主角貝絲-哈蒙是虛構的,但沃爾特-特維斯在創(chuàng)作中借鑒了著名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鮑比-費舍爾的經歷。
二戰(zhàn)結束后到七十年代,國際象棋總共誕生過五位世界冠軍,全都是前蘇選手。
直到1972年,鮑比-費舍爾戰(zhàn)勝前蘇棋王鮑里斯-斯帕斯基,打破了前蘇對國際象棋世界冠軍的壟斷。
這在美蘇冷戰(zhàn)時期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
沃爾特-特維斯也是在看過這場對局之后,才創(chuàng)作了《女王的棋局》,但他將男主角改成了女主角。
項目本就冷門,絕對主角還是女性,這也是改編始終沒有成行的主要原因。
但時代不同了,大女主電影或者電視劇,可能迎來了最受歡迎的時間段。
經過兩天的面談與棋局對弈,馬丁與露易絲的看法一致,斯科特-弗蘭克很適合改編并且執(zhí)導《女王的棋局》這一項目。
劇組立即注冊工作室,與斯科特-弗蘭克簽約,后者會負責將電影劇本改編成8集左右的電視劇劇本,并且擔任項目的導演。
確定編劇和導演,馬丁精力轉到了為下一個角色做準備上。
他前往精神理療中心,實地探訪那些人格分裂癥患者。
《分裂》的籌備工作即將完成,11月初可以準時開拍。
馬丁每天都會跟大衛(wèi)-芬奇直接交流,不止是角色,還有導演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