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來說,是的?!眲P瑟琳-肯尼迪作為盧卡斯影業(yè)的ceo,有些事看得更清楚:“國際化還好說,多元化誰知道能維持多久,可能過些年就會遭受反噬?!?/p>
她笑了笑:“社會主流群體,其實很排斥這些東西的?!?/p>
湯姆-謝拉克管不了那么久:“暫時好用,我們就先拿來用?!?/p>
奧斯卡再不拉動一波,收視率要沒法看了。
這樣的背景下,《月光男孩》成為了好萊塢的寵兒,媒體上一片贊譽,圈內人稱其拍出了靈魂。
《聚焦》的風頭漸漸被這部特殊的影片壓了下去。
現(xiàn)在的社會環(huán)境下,教會神父們的那些破爛事,比不了lgbtq們能折騰。
《分裂》的影響也很大。
馬丁這邊砸下上千萬美元宣傳營銷和公關,一個龐大的專業(yè)公關團隊,不止在游說北美的評委,連海外的演員評委們也不放過。
有錢未必能贏得奧斯卡小金人,但能解決掉沖獎過程中的絕大多數(shù)攔路虎。
另外,所有涉及到重量級獎項沖獎的影片中,受眾范圍最大的,也是《分裂》。
馬丁的這部新片,在北美上映兩個半月,北美票房累計237億美元,海外票房也突破了2億美元。
影片還在海外陸續(xù)開畫,全球票房有望沖擊5億美元。
這段時間下來,《分裂》口碑有所下滑,最為直觀的就是idb評分下降到了83分。
不過,馬丁的角色越來越受好評,從好萊塢業(yè)內,到北美媒體,再到普通觀眾,全是稱贊的聲音。
各方預測機構,都認為馬丁是這一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第一熱門人選。
甚至拉斯維加斯的菠菜機構,都暫停了馬丁獲獎的投注。
雖然2016年新年到來,頒獎季的形勢越發(fā)清晰,最佳男主角候選上面,真正能與馬丁形成競爭的,只有《間諜之橋》的湯姆-漢克斯,《丹麥女孩》的埃迪-雷德梅恩,《喬布斯傳》的邁克爾-法斯賓德。
《月光男孩》的男主角,根本就沒有申報這一獎項。
馬丁的理念一向簡單直接,想要在頒獎典禮上堂堂正正獲獎,所有的工作都要做在前面。
連獎項都無法申報,沒資格獲得提名,拿什么來競爭?
馬丁拿到奧斯卡選票之后,因為萊昂納多還在加拿大拍攝,沒有再搞公平公正的投票行文,除了他自己和安妮斯頓的片子,其他有資格投票的獎項選擇上,大都選擇了眼熟的人或者電影名字。
沒辦法,大部分候選影片他沒看過,只能用這種簡單省事的辦法。
這也是奧斯卡宣傳的終極目的,因為多年的統(tǒng)計顯示,超過六成的奧斯卡評委,根本不會看候選影片。
如此一來,他們選擇投票,眼熟就很重要了。
扔下數(shù)百萬美元做宣傳,其目標就是在大部分評委眼里混個眼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