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洛悲從心來,他太清楚泰康帝的一生,是多么的坎坷。
年輕時,身為嫡出大皇子,母后早逝,不被先皇重視,幾乎與皇位無緣。
要不是先皇駕崩的早,他根本就沒有機會成為皇帝。
身為皇子時,如履薄冰,不敢出一絲一毫差錯,就怕一不小心失去性命。
當上了皇帝,除了掃除那些極度反對他的大臣。
泰康帝還是心存仁慈,兢兢業(yè)業(yè),就連一直都覬覦皇位的晉王,他都沒有痛下殺手。
身為皇帝,他從來不敢有一絲懈怠,一邊和朝臣斗法,一邊推著千瘡百孔的北華王朝前進。
太祖武皇帝雖然建立北華王朝,文治武功,無人能及。
可惜當時北華王朝剛剛建立,大戰(zhàn)以后,十室九空。
不但要掃除前朝余孽,還要面對外部異族虎視眈眈。
太祖武皇帝大力發(fā)展軍備,對外用兵,所以民生方面,根本就沒有發(fā)展起來。
到了先皇的時候,先皇雖然能力很強,但是更加好大喜功。
可是對外戰(zhàn)爭幾乎沒有取得多大的勝利,反而把整個北華王朝拖進漩渦里。
直到泰康帝繼位,面對千瘡百孔的北華王朝。
泰康帝用了十五年的時間,讓北華王朝修生養(yǎng)息,國力漸漸地強盛。
才有實力和北戎拼死一戰(zhàn),可是就這么一戰(zhàn),讓北華王朝的國力再次變得弱了不少。
接二連三的水災,晉王叛亂的發(fā)生,更讓北華王朝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泰康帝盡力了,可惜上天不給他機會,他身體也已經(jīng)到了油盡燈枯地步。
泰康帝還是太仁慈了,朝中的頑固勢力一直在阻撓他。
如果他足夠果斷狠辣,直接把那些反對力量一舉清除,說不定北華王朝今天會更加的強大。
此時的趙洛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泰康帝身上。
趙洛出了天牢,在泰康帝身邊伺候著,也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說什么。
一旦真的惹怒了趙洛,魚死網(wǎng)破,不遵守規(guī)則,這里沒有幾個人能扛得住趙洛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