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安慰我的時候,我問了您一個問題,您還記得嗎?”雎安十二歲那年的教師節(jié),葉扶英因為教務繁忙,最后才離開辦公室。
彼時,天色已暗,她穿過走廊,準備回家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一個少女伏在桌上不停地哭泣、雙肩因激烈的情緒而反復起落。
她透過玻璃窗往里瞧,認出了雎安。
也就是那一天,葉扶英走進了她的心里,成為了她的精神支柱。
“老師向你保證,一定不會因為你的話而指責你。
”葉扶英輕輕地步入課室,在雎安的身邊坐下,并將包包里的草莓巧克力拿了出來,放到雎安的桌前,“吃點甜食,先平復下心情,你再告訴老師為什么哭,好不好?”眼前是一張美得張揚的臉,銳利的五官本該讓人產生距離感。
可葉扶英舒展的眉眼,明亮如星的眼眸,時常含著笑意的唇角,都讓她顯得平易近人。
于雎安而言,她如太陽般耀眼,又如春風般溫柔,好似沒有悲傷,能夠情緒穩(wěn)定地解決任何難題。
此刻的雎安隱于陰影中,警惕地看著她,突然覺得自己好悲哀,覺得自己和那陰溝里的老鼠無異,不過是被人厭棄的存在。
“他們明明是我的父母,為什么一點也不尊重我?翻我的日記,還嘲笑我。
拿我最討厭的人和我做對比,總夸她,然后來貶低我。
最近還撬我房間的門鎖,說家里的每一處都是他們的。
我做好了一件事,他們也只會說,要是我一早就按他們的方法來,可以做得更好。
他們怎么這么壞???一點都不顧及我的感受。
”說到最后,雎安壓抑的情緒全都迸發(fā)出來,已經變得口無遮攔,“我為什么非要聽話?為什么不能反抗他們?為什么給我飯吃,我就要做他們的情緒垃圾桶?他們每天都在我面前抱怨,說生我、養(yǎng)我花了多少錢,說要不是因為我,根本不用過得那么辛苦。
可我又不想,我根本就不想來這個世界,也不想讓他們做我的父母。
”有本事你就自己賺錢,有本事你就別吃父母的、用父母的啊。
曾經有個雎安很喜歡的阿姨,在聽到雎安的抱怨后,這樣回答雎安,看到雎安吃癟的表情后,還很得意地說年輕人就該多聽長輩的話。
自那以后,這是雎安第一次敞開心扉。
雖然,這是帶著諸多負面情緒的抱怨。
雖然,她很有可能會得到相同的回復。
雖然,她可能因此被老師定義為白眼狼。
可她此刻太難過,難過到心臟仿佛無法跳動,存活在這世上的每一秒都是負擔,她的內心在咆哮,告訴她必須宣泄出來,和誰說都可以,只要能宣泄出來。
也就是這一次,因為葉扶英的引導,讓雎安明白了,何為“得遇良師,何其有幸”。
她說:是你的父母也還沒長大,還沒意識到,你已經是獨立的個體了。
他們的教育方式是不對的,他們在打壓你的天性,試圖以馴服你來獲取成就感。
她說:你當然要反抗??!你要通過不斷地反抗來建立自我、找尋自我。
當時的雎安歪著腦袋,縮著身子,和貓一樣警惕,因為她的潛意識里,似乎早已認定反駁她才是正常的,哪怕她渴望得到認同,非常渴望得到認同。
“老師,你是想安慰我,然后轉頭就告訴我爸媽吧?”葉扶英被雎安鬼馬氣十足的倔犟表情給逗笑,有些無奈地搖頭,“老師是不希望你以獻祭自我的方式來討好父母,因為老師就曾走過這條彎路。
老師的養(yǎng)父母認為,我必須聽話,凡事都要做到最好,才值得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