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十七年,姜疾珺駕崩,謚景。
他的二子,姜歸黎繼位,次年改元謹樂。
這位皇帝一上來就希望停止碌王的西擴,他信心滿滿地認為自己能做到。
然后,他被朝中大佬們教做人了。文臣武將,一起反對,甚至往常最喜歡有事沒事罵碌王的文官們,指著鼻子罵皇帝“忘恩負義!小人之行!”
皇帝懵了,支持他的官員很快被翻出來了各種貪贓枉法之事。即便他們自己沒貪贓,但總有親眷、家仆,然后通過他們把臟水栽在這些官員身上。
最后只剩下兩個確實清如水,家里一貧如洗的,也火速被調(diào)出京城,前往外地赴任,這輩子能回來就是奇跡。
不過半個月,皇帝就從雄心勃勃,變得滿臉茫然。
“母后!母后!”皇帝幾乎是崩潰地沖進了太后的宮中。
正在抄經(jīng)的太后停下了筆,看著這個小兒子一臉無奈。她勸過他,無奈對方聽了個開頭就轉身離開了,直到現(xiàn)在,這是知道疼了,才轉頭來找她了。
太后揮退了下人,皇帝直接就跪在地上抱著她的腿,開始哭:“為什么???為什么?!”
“因為利啊。趙家、方家、劉家,都和大海商有勾連。你算算這三家就占了朝堂上多少人?薛家和李家是不做海上,但他們的鋪子都開到西邊去了,每年一船一船地運回來金銀和糧食,有三成就是他們家的。你讓碌王停止西擴?這不就是和碌王交惡,甚至和他斷了聯(lián)系的前兆嗎?誰樂意啊?”
“這些人,怎么能為了私利,置國家大事江山社稷于不顧?”皇帝有精神了,他開始罵他的官員。
太后頭疼,當年就不該讓太子跑去西邊,只是先帝覺得虧欠了長子,一定要放手。可姜歸黎就不是按繼承人培養(yǎng)的,當年他的老師和伴讀,也特意找的都是些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之輩,覺得他以后能活得面上過得去便罷了。后來皇帝覺得,他之后是個無能的皇帝也好,不會惹事。
誰想到姜歸黎是無能,但他膽子大啊。如今這也算是他們自食惡果了。
“碌王夫夫遠在極西之地,待他知道中原不再支持他時,已經(jīng)來不及了?!碧罂粗?。
“對!”皇帝越發(fā)高興了。
“不給他官員,不讓海船輸送糧食、鹽巴和布料,要不了多久,碌王便要敗亡。”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