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煐給藍玉獻計。
而與此同時,應(yīng)天府內(nèi),朱雀大街邊上的一座雅致府宅。
這是齊泰的住所。
應(yīng)天府的朱雀大街靠近皇宮,附近住的非富即貴,基本上都是朝中的大臣居多,可以說是寸土寸金。
齊泰也是仗著自家背后有些財力,才能借著家族的力量在這京都買下一座府宅。
以大明朝廷的俸祿,想買這府宅靠俸祿,估計三輩子都沒指望。
齊府內(nèi)苑。
齊泰屏退旁人,房間里只有兩人。
一個是他,一個是黃子澄。
兩人相對而坐,坐而品茶。
兩人都是大明朝堂新生代的力量,又都得老朱看中,前途無量,隨著老一輩的官員逐步退出舞臺,朝堂上的文官集團話語權(quán)也逐漸落到了年輕一代的手中。
而齊泰和黃子澄,在文官集團中的話語權(quán)就極重,只是面上還有個劉三吾罷了。
“一晃七載,你齊尚禮都在這京都買了宅院咯?!?/p>
黃子澄笑看著齊泰。
齊泰是洪武十八年,1385年中的進士,到眼下,正好入朝七年。
七年時間就得到了老朱的青睞,這速度可以說是極快了。
“你就扯犢子吧,說的好像你家沒有宅院似的。”
齊泰沖黃子澄翻了個白眼。
“還記得當年不?當年殿試,你我同答陛下考題,這一晃七年,又是一屆殿試,歲月不饒人喲。”
黃子澄感慨著。
齊泰點了點頭。
兩人關(guān)系在朝堂諸公中算得上是非常親近,而之所以這么親近,除了兩人都是文官集團中的年輕一輩的中堅力量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同門之誼!
齊泰是洪武十八年的進士,而黃子澄是洪武十八年的探花。
明朝科考最高的殿堂就是進入殿試,在奉天殿上接受老朱的親自考校。
走到這一步的,每一屆科考最多也就是五十人左右,這些人最次的,在殿試之后也會被賜進士,而排名前三的則會被欽點為狀元、榜眼、探花。
而黃子澄,就是七年前洪武十八年那一屆科舉的探花郎。
腹有詩書,他是有能耐的。否則老朱也不可能讓他當朱允炆的老師。
兩人打趣了一陣,而后不約而同抬頭,四目相對,兩雙眼睛相互對視,一時間兩人都不說話了。
視線交匯了一陣后,齊泰笑了:“子澄兄在想什么呢?”
黃子澄笑了笑,拿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杯中茶水:“自是朝中大事。”
“尚禮兄就別裝糊涂了,此地只有你我,何必故作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