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愕然。
同時傻眼的還有朱煐。
他瞪大眼睛看向老朱。
“????”
他娘的,試探?
你還不是暴君上了?你不是暴君,那誰是暴君?
這老朱還會聽民間的議論?
不對啊,這怎么和歷史記載里的老朱不太一樣?。?/p>
朱煐臉色難看。
如果說昨天一次沒有成功,那是偶然,那這一次,又一次沒有成功,那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自己的資料出了問題!
按照以往的赴死經(jīng)驗,這慷慨赴死講究一個對癥下藥,這和郎中治病救人是一樣的,需要對癥下藥,什么病癥下什么藥。同理,赴死也是,面對什么樣的君王采取什么樣的策略方式。
兩次老朱出乎意料的表現(xiàn)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史料記載有誤??!
倘若真如歷史史料上所記載的老朱一樣,那以自己的行為,這會兒絕對已經(jīng)是功德圓滿好幾次了。
可現(xiàn)在,自己依舊完好無損。
這說明什么?
這說明,史料記載不真實!真正的老朱與記載中的老朱有很大的偏差!
按理說大明距離新世紀(jì)也不過是區(qū)區(qū)幾百年,相較于秦朝,漢朝,唐朝,這個時間節(jié)點可以說是太近了。
可先前哪怕是穿越到漢唐時,其朝代的皇帝秉性和史料記載中也相差無幾,可偏偏怎么大明出了問題?
朱煐只是稍稍思索,旋即有了個猜想
“難不成是大清修史的人為了抹黑老朱,所以對史料的記載進(jìn)行了藝術(shù)加工?”
朱煐暗自排腹。
歷朝歷代的正史都不是本朝修的,都是后面的新王朝修訂的,修史意味著傳承,意味著這江山天下是從前朝傳承下來的,是穩(wěn)定民心,確定王朝正統(tǒng)地位的必要手段。
明朝修的是元朝的史料。
而明朝的史料,自然是清朝編修。
要這么來看,很明顯,大清這是給老朱進(jìn)行了不少的藝術(shù)加工哇!
朱煐有些無奈。
誰能想到,這老朱的性格脾氣與史料記載中相差這么大呢?
尤其是這忍耐度,特么的都快趕上唐太宗李二了!
“行了張平,你也站回去吧,咱也不過是和你開個玩笑罷了。”
老朱笑著揮了揮手。
劫后余生的張平一臉愕然。